當今市場,強化復合地板厚度通常情況是8mm到12mm的,隨著產品制造工藝的發展強化復合地板厚度得到了提升,有的地板的厚度甚至可以達到14mm-18mm(其中包括一些實木地板)。這樣的趨勢不禁讓許多消費者在購買地板時產生了疑問,強化木地板的品質跟厚度有關系嗎?

強化木地板的起源
強化木地板最早起源于歐洲,德國則是強化木地板制造科技的先行者,強化木地板的科技和尖端制造設備大部分從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引進。
近年來,國內市場上有些品牌,為了塑造差異化的產品,從營銷角度,向市場推出了一些厚度在8mm以上的非主流厚度的強化木地板產品,這樣的產品多以高于主流產品一定的厚度為產品的主要差異點進行產品差異化的塑造,并冠以“超仿真木地板”、“加強強化木地板”或“仿實木地板”等產品名稱進行銷售。
生產這類加厚強化木地板的商家特別強調,這種加厚了的強化木地板產品具有的性能“更加趨近實木天然特性”、“改善地板腳感”、“降低地板噪音”、“具有更長使用壽命”等諸多優點。
當然,由于這兩類產品在厚度上的差異,導致了價格上的不同。同時,在業界也出現了圍繞產品性能、質量和安全看法不同的兩種爭論。
那么,如何認識這兩種產品?有關木地板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應從科學角度認識地板厚度與木地板特性之間的關系,廣大消費者不宜盲目聽任商家炒作,選擇產品時應保持理性。
專家解惑
關于這個問題,國內強化木地板專家和主要制造廠商的技術人員,他們明確表示強化木地板的“配置”高低與厚度沒有直接的關系,強化木地板的功能、質量、性能等各項指標也與厚度沒有直接關聯。
據相關專家的介紹,影響強化木地板質量、腳感和舒適度等因素主要決定于生產強化木地板基材的質量。此外,產品的表面耐磨系數和加工精密度也是衡量強化木地板質量和等級的重要標準。

基材密度決定產品的壽命
作為強化木地板的基材,使用密度在850~950kg之間的高密度纖維板(HDF)已成為國內外大多數知名強化木地板制造廠商的共識。
地板鋪設完畢之后,除了要長期承受各種家具在上面的靜載荷之外,還要承受意外沖擊等其他載荷,這就要求作為基材的HDF要有足夠的力學性能。
試驗表明,在上述規定的密度范圍內,基材的各項力學性能水平最佳。
從舒適度角度來看,上述密度范圍內的基材總體特征與高檔硬木表面特性相吻合,具有與之相類似的腳感、溫度感、彈性。?
專家指出,控制好基材表面密度分布水平,是滿足鋪裝和使用性能的另一關鍵的因素。
控制好基材橫向密度的均勻性,才能夠提高局部抗壓、抗沖擊能力,防止地板的變形。
好基材還必須使層間厚度方向的密度分布均勻,因為從防潮角度分析,產品表面、背板由于不同的使用情形會與潮濕不同程度的接觸,不同厚度層間具有均勻的密度就實現了產品受潮后產生的吸水膨脹率較為一致,讓尺寸性能更趨穩定。
由于鎖扣結構是基于層間不同厚度的基材加工的,保證層間密度均勻是確保鎖扣尺寸、強度、結合力的關鍵,也是使產品美觀耐變形的重要手段。
推崇主流強化木地板厚度的業內人士強調,地板用密度板與家具用板材有區別。目前市場上家具板材通常使用中密度板材,這僅適于家具產品特定的強度和健康指標下成本的考慮。
家具板材一般不需要很高的密度、密度均勻度和過大的抗沖擊耐壓強度,所以一般是由多層壓機生產。
這種生產工藝決定了其物理性能指標及健康指標(甲醛釋放量)也只能停留在家居板材目前所執行的E2(即<30mg/100g)水平上,國家地板產品要求<9mg/100g相同檢測方法)水平上。
如果要生產密度高且分布均勻及更為健康的基材產品,則必須要采用連續壓機生產工藝

強化木地板一般都是由四層材料復合組成,由表及里分別是耐磨層、裝飾層(圖案層)、基材層和平衡層。耐磨層是用加了耐磨材料三氧化二鋁的表層紙浸漬三聚氰胺樹脂制成的,是決定強化木地板壽命的重要部分。在表面耐磨轉數方面,家用一級大于等于6000轉,二級大于等于4000轉。公共場所用強化木地板的耐磨轉數應大于等于9000轉。
那是不是耐磨系數越高越好呢?不是這樣的。通常家用的強化地板有6000轉就足夠了。強化地板的耐磨紙越厚,地板表面的透明性就越差,會直接影響地板的裝飾效果。同時,也增加了材料成本,地板會發脆,產品價格也就越貴。因此,買強化地板固然要考慮耐磨轉數,但不能盲目求“高”。
如何判斷木地板質量的好壞呢?
其實判斷耐磨質量的好壞最直觀的辦法還是考察檢測報告中的數據。因為一般來講,耐磨層中三氧化二鋁的含量越多、分布越均勻,地板的耐磨性能就會相對越好,而這些都會反映在耐磨轉數當中。